国产航发迎来突破,温度骤降技术达国际一流,西方无法继续卡脖子

2022-04-09 02:13:02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随着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在制造业领域可谓是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中国基建、中国高铁、中国家电等领域。可是在高端制造领域仍旧与西方存在差距,毕竟高端制造涉及多项核心技术,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可是经过中国多年努力之后,如今在高端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说中国芯片和中国航发。要知道,如今中国的C919民航大客机,已经进入审查阶段。此外,中国与俄罗斯联合研发的CR929客机,也在紧锣密鼓组装之中。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民航客机,对于航空发动机有着极大的需求量。因此我国早已提前研发国产航发,比如说此前亮相的CJ-1000发动机,就是为民航客机准备。根据了解,国产航发除了长江系列之外,还有云龙发动机。而且耗时4年,云龙发动机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悉,曾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攻克云龙发动机预冷动力技术,研发出预冷器Ma5热态试验,甚至已经做到了毫秒级时间温度骤降1000摄氏度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1000毫秒才相当于1秒钟,这就意味着中国国产航发的降温技术喜迎突破。而且这款预冷器能够在最大流量、最高温度、最大温降等关键领域,和西方国家同处一个水平。也就说明国产航发在降温处理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了和西方并肩前行的地步。要知道,曾经我国在2017年立项研发航空发动机预冷器,耗时4年,也就是在去年迎来了重大突破。

据悉,云龙多循环深度耦合预冷发动机,在高超声速运行期间,自然会出现发动机过热的情况。所以安装预冷器,就能利用极短的时间,让发动机温度降低,保证各个零部件可以正常运行。这就意味着中国国产航发,此后不需要担心在发动机预冷器这一关键零部件,被西方再度卡脖子。

当然,对于国产航发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并不是一个结束,想要打造一款可靠的航空发动机,必须要达到两高四低一长。分别是高性能、高安全性、低油耗、低噪音、低排放、低制造成本和使用寿命长。所以说,目前中国耗时4年打造核心部件,虽然西方此后无法继续在这一领域卡脖子,但是对于国产航发而言,未来的发展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文/华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叮当资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