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去西南上任,临走前和周恩来见面:我惭愧啊!

2022-03-15 23:25:02

果果 http://hbmingxinhz.com

周恩来与彭德怀都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为新中国的创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他们相识的时候还是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时候的彭德怀是周恩来的部下,担任红三军团的军团长的同时,还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

两人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精诚合作,交情也在日渐深厚。

1934年,红军面临国民党左派的围剿,在经过四次成功的反围剿后,在第五次出现了战败。战败的主要原因是王明的错误战略指挥,让国民党对我军造成了重大的打击。红军也因此被迫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三个月后,遵义会议召开,正式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主的军事战略指挥组,由这三人全权主导处理军事问题,更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此期间,中央政治局对红军编制做了充分的调整,其中红一与红四向北进发,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并将两支队伍打乱调整,规划出了左军和右军两支军队。

左右两方面军的直接领导人分别的毛泽东和周恩来,也就在红军百废待兴的时候,周恩来却因过度劳累病倒了。但纵使是拖着带病之身,周恩来也始终站在第一线,跟随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做殿后工作。

病痛不会因一个人的伟大而消散,周恩来持续奋战在一线,使得病情持续发生恶化。整日高烧不退,让身体器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普通的伤风感冒转化为肝脓肿。

此时的周恩来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别说爬雪山过草地了,就连走两步都得停下来喘两口气。

对整个红军来说,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是顶梁柱,任何一个人倒下都是重大损失。所以,周恩来的生命安全自然是无比重要的,但大家都没有此类经验,面对这种情况难免有些束手无策。唯独彭德怀在这时候做出了决定,只听见他说:

“来,我们抬也要把周副主席给抬出去”

。这句话说得轻但是分量中,当时的红军处境非常艰难,在经过一连串的战斗后,红军的人数已经明显锐减不少,此时的人手并不充足。再加上,他们还要负责整支队伍的殿后工作,人手更是紧缺。这时候要抬一个人出草地,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彭德怀就把红三军的参谋长萧劲光叫来,郑重的对他说:

“一定要周副主席抬出草地,这件事交给你全权负责,必要情况下可以丢掉一些武器辎重,任何事都没有保证周副主席的安全重要。”

萧劲光听完后立马拍着胸脯保证,让彭德怀放心这事交他身上准没问题。

萧劲光随后找了迫击炮连抽调人手,由于迫击炮非常沉重,所以这些抗迫击炮的各个都是有力气的人,找他们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于是一队担架队就这样成立了,但群龙不能无首,谁来担任这个队长最合适呢?此时,团长陈赓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说要担任队长,但彭德怀起初并不同意,因为队长不仅要有出色的领导能力,更要有一定的医疗知识,才能保证周恩来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在陈赓说出自己曾开过一家医院,是一名正儿八经的医生后,彭德怀就欣然同意了,把周恩来的生命安全交到了陈赓的手上。陈赓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他对担架队进行了分队,让他们互相轮流抬担架。

川西北的草地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草地有很大的不同,那里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的交界处,气候常年恶劣异常,不仅昼夜温差极大,更是频繁下雨。使本就难走的草地,充满了黏滑的泥泞,变得更是寸步难行。

红军在草地中行进,时常会因天气原因分不清方向。不仅如此,这还是一片会吃人的土地,许多红军战士一个不留神,就掉进了沼泽之中,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彭德怀带领战士们在这片土地艰难前行,不仅要防备可能存在的沼泽,还得防备后面有没有敌人追来,实在是异常辛苦。但就算是这样,彭德怀依旧不忘时不时的看望周恩来,并叮嘱陈赓无论如何都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彭德怀说:

“我把周副主席托付给你,但凡发生一点意外,我都唯你小子是问。”

陈赓郑重的答道:

“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就算是我出事也不会让周副主席出事。”

很快,经过6个昼夜的跋涉,红军总算是走出了草地,周恩来也安然地渡过了这次危机。

七七事变正式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国共也迎来了第二次的合作,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抗日战线。同年九月,周恩来和彭德怀一起来到了雁门关,与国民党的关键人物阎锡山商谈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详细事宜。

在第二战区的司令部内,两军高层人物展开了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阎锡山的意图很明显,让八路军打头阵,国民党则保留实力,再在最后关头出来摘桃子,这样他们就能不费一兵一卒,取得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荣誉,这对红军来说显然是非常吃亏的。

但周恩来并没有一口回绝,反而是答应了下来。难道周恩来没有意识到国民党的阴谋吗?并不是,周恩来玩了一手欲擒故纵。周恩来提出,让八路军发挥打游击的特长,配合国民党军队对敌人进行围剿。彭德怀和周恩来默契十足,在听周恩来说后立马明白了什么意思,他也马上表态说:

“你们可以正面坚守,我们则从侧面进攻敌人,对敌人进行围剿。”

此话一出阎锡山的脸色立马难看了起来,他也不好再继续说让八路军打头阵的话。会议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在离开会议后两人便互相夸奖起来。

1949年,彭德怀大胜归来,想向中央做一些工作汇报,并把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进入周恩来办公室后,两位老战友顿时喜笑颜开,分离多日总算是在此时解了相思之苦。

在一番嘘寒问暖后,彭德怀聊起了公务,他指出大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充足,但人员稀少不足以开发资源,同时还有许多国民党残军在此潜藏,在暗地里搞破坏,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除此之外,彭德怀还把自己此次回来的所见所闻得出的感悟说了出来,彭德怀看见中央工作的干部坐起了沙发,泡起了茶,养起了鱼,前方和这里一对比就像是一个乞丐窝一样,他怕同伴们在两种不同的环境里生活久了,往后外见面会有生疏感。

这毕竟触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彭德怀在说之前内心也挣扎了许久。周恩来在听完彭德怀的话后,对彭德怀大加赞许,点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意识到的问题。随后周恩来的办公室就进来了一群,当初最早进城的那一批人。

大家在一起讨论时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从进了城,他们就开始远离人民百姓了,不仅如此往日的战友也变得生疏了少,完全没有当初在延安时候的热情。大家都非常感激彭德怀能看出这个问题,同时也对周恩来善于听谏的态度感到钦佩。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彭德怀临危受命,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征,保家卫国捍卫主权。周总理则在中央研究战术,为抗美援朝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大大减少了我军的损失。在此期间,周总理再次因操劳过度而病倒,被中央安排在了大连养病。

仅仅躺了一个月,朝鲜停战谈判时周总理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彭德怀时常对将士们说,打胜仗不仅是前线战士的功劳,后勤人员也要占一半,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再强大的军队也没用。彭德怀在朝鲜颁发勋章的时候,更是坦言朝鲜能取得胜利,更应该感谢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后勤人员。可见彭德怀对当时的后勤保障工作非常认可,而当时后勤保障的领导就是周恩来担任的。

在聂荣臻的回忆录里,也同样阐述了周恩来在担任后勤领导期间,对下属非常关切,对工作一丝不苟细致入微,凡是有关朝鲜战场的文件他都必须亲自过目一遍才安心。

彭德怀一生征战沙场,大大小小的战役打过上百场,身体自然也有许多隐疾,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肠胃病。朝鲜战场环境非常恶劣,就是算领导也是有上顿没下顿,导致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虽然回国后经过休养好了不少,但最终还是于1973年确诊直肠癌。不久之后便撒手而去,享年76岁,周恩来闻讯悲切万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叮当资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