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11:33:19
这两天,国产电影《长津湖》简直是霸榜院线,狂揽票房。其实,早在2016年,作为“长津湖战役”的另一主角,美国佬也拍了一个相同题材的片子,叫《血战长津湖》,又名《长津湖战役》。
美版电影《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里面的大量镜头,都是当年美军(联合国军)的随军记者拍摄,可以说是有关长津湖战役的第一手史料,极其珍贵。
美国拍的这部纪录片我看过,跟中国的长津湖纪录片选取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中国的纪录片讲述我国志愿军如何艰难取得胜利。
美国这部纪录片就是形容整场战役就是个灾难,从美军司令部开始的轻敌导致的溃败,将美国陆战一师如何逃出包围圈,就是卖惨罢了。
整部纪录片都是朝鲜战役时期拍摄的黑白胶片,来自美军战地记者,从二战开始,美军就很重视战地宣传,美军每次赴外国作战都会有大量随军记者。
评价只能说很一般的,其实由于美国政府宣传口径与外交政策一直在变动,这部纪录片的基调也很奇怪,引用一句话就是:布莱德利话:“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部纪录片其实在中美关系尚可的2011年左右开始策划,但制作周期比较长,直到2016年制作完毕。
电影一开始,效果还挺逼真,飞机的螺旋桨声近在眼前一般,而且更让人吃惊的是,这部纪录片竟然是彩色的。
还是感叹一下,美国电影的后期制作,相当强大,这种声音和画面效果,离不开后期工作人员的打磨。
要知道那个时候,是不太可能战地上拍出彩色电影出来的。
小编猜测这部电影应该是美国电影工厂,利用强大的后期制作工艺,加工出来的。
事实也证明了小编的猜测,除了片头一小部分为纯彩色片外,后面百分之九十九的部分,都是纯正的黑白胶片电影。
小编感觉这部纪录片相当冷门,九成小伙伴应该是没有看过,甚至是连听都没听说过。
彩色电影的部分,会让你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来到了二战时的欧洲战场。其实这样说也没有错,美军当时装备的就是二战时的装备。
有些小伙伴不服气,在论坛里争论说,咱们拍的这部《长津湖》,不如美国电影拯救大兵,下面这张小编的截图,是不是让大家想起了那部美国电影拯救大兵。
不过在美国电影中,坦克是德国人的,而在这部美国自己拍的电影中,坦克变成了美国的,突然觉得有点讽刺。
小编当然不否认拯救大兵的电影工业技术,要知道好莱坞电影凭借其强大的技术,早就领先全世界的电影制造技术,更不用说中国这种才从八十年代才起步的电影。
差距当然会有,但小编要说句实话,这个差距也在光速缩小。
整个这部美国电影的调子相当灰暗,全片都笼罩在一种极度压抑和悲伤的气氛中,这种气氛并不是这部导演刻意要表现出来的,而是电影本身的镜头,纪录了当时的美军,最真实的情景。
上图中这位老兄,大家从他眼中看到了什么。
除了极其珍贵的战场纪录镜头,这部电影也采访了当时战场上的当事人,这些人都已经是老头了,但是被采访的时候,精神很好,特别是提到这一段战争,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为什么呢,当然因为这场战争让他们终生难忘。
整部电影没有一个中文和中国字,这让看电影的小编相当难受,不过凭借着小学生水平的英文水平,也就算是听不懂,看不懂字幕,看看画面,还是能猜出个一二三。
懂英文的小伙伴可以帮小编翻译一下这些字幕。
好像大致意思是,尽管极度严寒,但是我们心中的严寒,远胜于天气带给我们的严寒,不知道小编翻译得正不正确,但应该大致上是这个意思吧。
不管是单个人的正面怼拍,还是一群美国军人的拍摄,都能让看电影的人,感受到一种悲伤和消极的情绪,弥漫在整部电影之中。
美国军人抬同伴尸体的镜头,莫名让小编觉得像二战中德国人抬犹太人尸体的镜头。
仿佛这些人不是他们的同伴和同胞,而是外人,冷冰冰的,就跟他们的内心一样。
什么东西最真实,当然就是拍当事人最真实。
论坛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喜欢这部中国人拍的《长津湖》,小编虽然还没有看,但是也反感这种论调。觉得把志愿军拍得太勇猛,把美军拍得太怂的人,小编建议你看看这部美国人自己拍的电影。
整个这部电影中,你从美军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希望,看不到自信,看不到热情。
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颓丧,迷茫,绝望,悲伤,冷漠。
不过还是有例外,小编还是找到了一个笑脸。
他为什么会笑得这么开心呢,当然是因为他手里有一个大腿骨可以啃,这么极度严寒的天气,可以随便就冷死一个人,大腿骨,对一个军人来说太重要了。
小编看着这些吃着大腿骨,吃着热气腾腾的四菜一汤的美国人的时候。非常感慨,怪不得,怪不得咱们志愿军会贏。
看看这些美国军人的配餐,每一个人都是一大盘,不说是四菜一汤,热气腾腾,少说也是六菜七菜一汤吧,看看餐盘里堆成小山似的食物。
小编想说,这样的配置和食物,但凡是志愿军吃上一口,都不会因为穿着单衣单裤,被冻成冰雕。
一边是吃着堆成小山一样,热气腾腾,大鱼大肉的美军。
另一边是穿着单衣单裤,吃一口路边积雪,再吃一把衣服口袋里的冷得铁一样硬炒面的志愿军。
难以想像,现在的年轻人更加不会相信。
志愿军在这种比地狱级游戏还要难上一百倍的情况下,居然打败了十六个国家的联军。小编想问现在的年轻人一个问题,你在打比地狱级难度高一百倍游戏的时候,你如何通关?
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会选择放弃游戏。
在这篇影评的最后,小编再跟大家放两张极其珍贵的镜头截图。下图是麦克阿瑟下飞机的瞬间。
在这段珍贵的纪录片镜头中,麦克阿瑟在下飞机旋梯的时候,非常的不稳,中途有好几次都差一点踩滑了,还好他手边扶着铁栏杆,才没有跌下飞机。
这一幕太有意思了,莫名让小编想到了另一个最近非常热的镜头,老拜登在登机的时候,也是在飞机的旋梯上,跌了好几跤,这个画面成了国际最热的新闻。
真的,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