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11:45:02
服装VI设计 http://new.vipyidian.com/design/p13/i29/
试剂是科研基础工具,科研投入加大带动行业快速增长。生命科学是基础科研领域最重要研发方向之一,受益于中国科研实力水平提升以及科研投入加大,带动上游科研试剂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方面,我们估算2020 年国内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在200-300 亿量级,化学试剂市场规模约在200-350亿量级,随着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科研试剂市场潜力较大,根据Frost& Sullivan 数据,预计2019-2024 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3.8%。
外资品牌占据国内主流市场,国产替代正在进行。国内试剂厂商起步较晚,外资品牌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以分子试剂领域为例,诺唯赞为国内分子试剂领域绝对龙头,但2019 年市场份额仅4%左右,国内前四大供应商均为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合计达到41%,蛋白类试剂和细胞类试剂同样也是进口为主,国产厂商市场份额较小。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部分产品质量性能显著提高(品类丰富度、性能参数和质控等),替代进口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基础之上,性价比和技术服务优势明显,再叠加本次疫情凸显本土供应链的重要性,国产科研试剂替代进口有望加速。
平台型服务商核心在于一站式服务体验,产品型公司以满足客户科研需求为导向。我们将国内上游科研试剂类企业大致分为两类:平台型综合服务商和产品型公司,前者代表如泰坦科技、优宁维等,后者代表为诺唯赞、百普赛斯、阿拉丁等。1)对于平台型服务商: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给客户最优的购买体验,通过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前期可通过代理+自研形成产品矩阵优势后快速绑定客户,并培养客户使用习惯,基于稳定的客户基础,公司进行横向拓展时(前期采用代理+自研模式),可快速切入新的细分领域,且获客成本相对较低,同时业务领域的拓展也将正向传导到客户使用体验,如泰坦科技目前在化学试剂和耗材领域已经积累了较好的客户基础,目前正着力向生物试剂进军,且业务领域不断拓展;2)对于产品型企业:我们认为其核心在于满足客户的科研需求,对于这类企业最重要的是不断打磨核心技术,通过产品质量的不断优化,以及拓展产品系列丰富度和下游应用领域,在此之外,再凸显出相对进口的性价比优势,以及本土供应商的技术服务优势,逐步获得客户的信任,如诺唯赞在分子酶领域构建核心技术壁垒,从开始的高通量测序和基因克隆逐步拓展到IVD、生物药研发/生产等多个领域,公司成长空间不断打开。
投资观点:总体来看,国内科研试剂行业处于科研投入加大、国产替代加速的高景气度周期,无论是平台型和产品型企业,我们认为均具有显著长期投资价值,原因在于:国内科研试剂市场规模足够大,而目前国产供应商市场份额均非常小,具有极高的成长天花板,关键在于去洞悉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何,以及打开其市场天花板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我们总结如下:1)平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领先于对手尽快培养客户的使用黏性,这个过程的建立取决于平台所提供的品类丰富度(前期可通过代理)、高效的仓储物流、及时的售前/后技术服务等,在国产试剂行业发展现阶段,以上几个因素均需要企业高效的执行力,无论是通过拓展上游品牌商扩大产品矩阵、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归根结底体现的是管理层的战略眼光和管理能力,其也是企业能否横向拓展业务做大的核心因素;2)产品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底层平台技术的壁垒和延伸性,壁垒决定其稀缺性,延伸性决定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性(即市场空间),此外,优秀的产品型企业会以一个研发参与者的角度去理解客户的需求,以专业的服务能力最终才可获得客户的信任,即该类企业需要对研发过程有深刻的认知,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研发基因至关重要。
建议关注标的:泰坦科技、阿拉丁、诺唯赞、百普赛斯、义翘神州、优宁维、菲鹏生物(未上市)、上海兆维(未上市)、近岸生物(未上市)、恺佧生物(未上市)等。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文章来源:德邦证券)
文章来源:德邦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