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18:55:02
电影项目 https://www.touzitop.com/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三十岁的男人,应该有多少存款?
想想答案,查查自己的银行账户,咱们先来看一个街头采访。
说实话,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听到这些话,我真的是惭愧。不过,回头想想,我在20多岁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认为,到我30岁的时候,不敢说富可敌国,至少也是家财万贯吧。100万?那也就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已。
这种不切实际却又被当作必然会成为现实的想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那就是我的人生信条,未来方向啊。
时间过得太快了,是乌飞兔走,白驹过隙、一眨眼,三十五了,再看看自己的银行账户,别说100万,刚刚够糊口。
可是你觉得那些女孩儿的话,说错了吗?未必。
现实中确实有非常多的人,在30岁的年纪,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甚至第n个100万。
这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我没有一个好爹?还是时代没有给我机会?
又或者,是我自己出了问题?
我的思考由此展开。
“我们到底为什么会陷入贫穷?我们又该如何富有?”
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和实践,把一个真实的、可操作的财富指南,带给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财富。
很直白,很庸俗。
不过,目标简单真实,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跟大家聊三件事:
1.普通人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普通人为什么赚不到更多的钱?
3.普通人的财富之路到底在哪里?
关于这三个问题,你也许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我的答案,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好,我们的旅程立刻开始。
01、普通人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最近几年有两个词非常热,一个叫穷人思维,另一个叫富人思维。
看上去好像人穷是因为思维层面出了问题,只要改变认知,转变思维,就能获得财富。
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目光拉远一点,来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并不有钱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就拿在大城市闯荡的白领来说,他们除了要应付每天996的工作以外,还要应付上下班拥挤的地铁,应付随时都可能要加班的周末;他们的肩上扛着高昂的房贷,孩子的奶粉钱和他们未来的学费,有些人还必须每个月省出一笔钱,寄给老家的父母或者准备结婚的弟弟。
可是,年龄的增长和银行存款的增长又完全不成比例,时间的紧迫,金钱的紧迫,让他们无暇他顾,只能把已经被剥夺的所剩无几的时间,继续投入到更加繁重的工作中,把手里那么一点点的资金,精打细算的投入到不确定的货币市场里,赚取微薄的利息。
上面说的这些,就是我北漂十年自己的生活和我所见到的大部分普通北漂族的真实写照。
那么,这样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加班加点工作,一分一厘省钱,难道不能获得财富吗?
在明尼苏达大学,有这么一个实验:他们招募了一批身体健康的男性志愿者,在可控的范围内,把给他们提供的食物量逐渐减少,直到仅够维持他们一天所消耗的热量。几个月后,参与实验的36位志愿者,由于饥饿,身体多多少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相比之下,他们思想上发生的变化,更令人震惊。
实验发现,长期挨饿的志愿者开始对能获得的菜谱和菜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人会花好几个小时,对两份报纸上的水果蔬菜的价格进行对比。而且啊,他们开始做梦,计划着实验结束后进军农业领域,或者是一家开餐厅、做一个厨师等等跟他们之前的职业完全不相关的事。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饥饿折磨,他们已经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食物这一件事儿上。诶,可是天天想着进军农业,开餐厅,做厨师,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不能缓解饥饿,反而会让饥饿感来得更加猛烈。
研究人员发现,实验对象似乎对这些想法毫无抵御能力,他们就像是被某种精神类药物控制一样,陷入无休无止的对食物的幻想之中。
而当实验结束几个月后,这些志愿者,再回忆起实验过程,都会感到痛苦不堪,因为长期的饥饿,让食物这两个字,完全占据了他们的大脑,生活变得十分无趣,就连看电影里的男欢女爱的场面,也不及影片中大快朵颐的场面,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这个实验中的志愿者跟北漂的白领,都被一种现象蛊惑了,那就是稀缺心态。
北漂白领面对的是时间和金钱的稀缺,而实验中的人面对的是食物的稀缺。正是这种稀缺心态,造成了他们思维的改变,形成了所谓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因为稀缺会俘获我们大脑,让我们只盯着那些未被满足的事物。
其实我们经常会有这种经历,当我们心里想着一个马上要开的紧急会议时,你就没有什么耐心去安抚正在哭闹的孩子;当你手里的工作马上就要接受检查的时候,你肯定不会有闲情逸致去想一想这份工作对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面对时间稀缺的时候,你常常会这么安慰自己,先不谈什么长远眼光,顾不上,先顾眼前再想未来吧。但是,你会发现,我们普通人无时无刻不被这种稀缺陷阱困扰。你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稀缺,导致你根本没办法好好想想未来。
你可能会问了,我为什么会掉入这个稀缺陷阱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你穷,你没钱。
金钱可以购买时间,富人面对生活中的稀缺,可以花钱雇人帮自己节省时间。比如雇保姆做饭,带孩子,雇个保洁做卫生;花钱请司机开车等等。
但是,我们普通人却只能自己来做这些所有的事,我们每天忙得是脚打后脑勺,这个时候,你再要求我们高瞻远瞩,想想伟大的事业,光明的前途,那你这就是强人所难。
你可能会说,我有控制能力,我只让时间这一件事变得稀缺,用时间换钱,而且我把钱都省下来,存下来,我就不花,这样不就有钱了吗?
按你刚才说的,稀缺就是因为没钱,那我有了钱,不就可以跳出稀缺陷阱了吗?
想法很好,但现实是,你根本就存不下钱。
为什么?
因为普通人生活中的风险太高,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突发事件:家人生病、亲戚结婚、孩子惹祸等等等等。当然,富人们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或许比我们更多,但是他们只需要节省一些非必要的开支,比如少办一张健身卡,少吃一顿海鲜大餐,少出门旅一次游,就能解决掉这些问题,但是,普通人却必须要在生活的必要开支中,挖出这笔钱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再讲一个例子,在肯尼亚,使用化肥种地可以增收70%,但是,只有25%的农民会使用化肥,你觉得是他们愚蠢吗?根本不是。因为每当农民度过收割季节,手里有了钱的时候,售卖化肥的商店一般都没有存货了,于是农民只好等到商店进货之后再购买化肥,可是,大部分农民,都会在这期间,把钱用在各种“突发事件”上,而没钱买化肥了。
想想看,我们普通人也许就是肯尼亚的农民,在稀缺陷阱里苦苦挣扎,把全部精力和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处理眼前紧急的突发事件上,让我们看不到更广阔的可能性,让我们忽略了那些最重要的问题。
未来这个词,似乎从我们的思维深处被移除了。
也许,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最根本的区别。
而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生活的根本问题所在:我们陷入了稀缺陷阱,并将未来,付之一炬。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说过一句话:“贫穷的本质就是消灭未来。”
02、普通人为什么赚不到更多的钱
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的推论:你为什么穷,因为你太忙了?
你可能会说,这个推论站不住脚。
你可能还会有另外一些刻板印象,认为穷人都比较懒惰、愚蠢和享乐主义。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贫穷的本质,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穷呢?答案很蹊跷,因为我们缺钱。
这可不是车轱辘话,按照我们刚刚说的稀缺理论:穷,就是经济稀缺嘛?所以,为什么穷,就是因为没钱,这话是说的过去的。
既然我们做出了“穷就是因为没钱”这个结论,那么,是不是解决掉钱的问题,我们就能够摆脱贫穷?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你为什么赚不到更多的钱?原因是,因为你大脑的带宽不足。
先别动手,我可不是拐着弯的骂人?你听听我下面的解释,再决定是不是动手。
你肯定也曾有过类似的体会。忙了一天累得要命,你就想在家里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会儿,可孩子却在兴致勃勃地看动画片。电视机的声音没有那么大,但足够吵到你脆弱的神经。你恳求孩子们把电视机关了,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的语调还算柔和,表情很无害。但孩子一点儿听不进去,因为现在就是他们看动画片的时间。你曾经答应过,如果他做完作业,就可以在这个时间段看电视,而且他也已经把作业做完了。你迟疑了片刻,但噪声还是太大了。于是你爆发了,冲着孩子暴跳如雷,甚至砸掉电视机遥控器,后来,你对此感到懊悔。你也不想这样对待可爱的孩子们,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你看,做出这样违背你预期的行为,就是因为你这一整天都周旋于房租、带宽、没还的账单、没完没了的工作这些事情之间,你的大脑带宽在管理这些稀缺陷阱的过程中已经用尽了,所以回到家里,你没有任何一点耐心留给孩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家长言行不一,脾气暴躁,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会容易焦虑、无助,甚至在长大之后,跟家长一样变得没有耐心,且容易暴躁。要知道,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复杂的决策能力,以及自我牺牲的精神。
想想看,我们自己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而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曾被父母如此的对待。
这就是我们始终跳不出的牢笼,我们的父母是普通人,所以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来自贫穷的家庭,所以我们贫穷。
很多人都避谈这个话题,因为大家会觉得政治不正确,毕竟实现阶层跃迁,是现在的主流话题。但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样的家族藩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的,避而不谈,只能是掩耳盗铃,闭目塞听。
大脑的带宽不足,还会引起另外一个严重的后果。
那就是彻底放弃自我管理。
在一项医学研究中,糖尿病人只需要按时打胰岛素,就能保证身体不受损害,但是,只有50%的人会按时服药,而忘记按时服药的人,大部分都是穷人。同样的研究,在艾滋病和肺结核的病例中,也屡见不鲜。
穷人的记忆力都这么差吗?事实上,记忆力这种东西,从来都不会为长期价值服务,就像不会有人忘记吃止痛药一样,疼痛会一直提醒着你,让你关注当下,而像糖尿病这样需要关注长期的疾病,则会因为大脑的带宽不足,而被记忆忽略。
同样的道理,大脑带宽不足,会让你用来进行自我管理的心智资源变少。
你想想看,你加班加到十一点,回到家里,你还会去做运动吗?你还会用牙线剔完牙以后再睡觉吗?尤其是那些长期挣扎在贫困边缘的人,自我控制的能力会完全枯竭。面对诱惑,他们的抵御能力就会变得很低。
我们发现,普通人之所以很难赚到更多的钱,是因为他们整天在为填补各种缺口奔命,从而造成大脑带宽的减少。因为大脑带宽支撑着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利用带宽评判他人的面部表情,控制我们的情感和冲动,读书或者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进行思考。几乎每一类高级认知能力都要依靠大脑的带宽来完成。
但是,普通人却将这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在一天一天的繁杂事物当中消耗殆尽,导致他们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做更有价值,更能够赚钱的事情上。
美国心理学家在印度做了一个试验:研究对象是一群甘蔗农。在丰收后,他们会一次性获得年收入的60%。学者们让他们分别在丰收前和丰收后做智商测试,结果发现,农民们在丰收前的智商,比在丰收后拿到钱的智商低了14个IQ,相当于一个人一晚上没睡觉,或者喝了一顿大酒后的智商。
你看,丰收后有了钱的农民,摆脱了经济稀缺,成为了相对有钱的人,大脑的带宽立刻就增长了。
看来,有钱人比普通人要聪明这件事儿,并非笑谈。
不过,这个实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既然大脑带宽能在如此快的时间里被释放,那么,把甘蔗农民的试验反过来,我们是不是有办法,快速释放大脑的带宽,从而摆脱经济稀缺,走上财富之路呢?
关注我,请看下篇。
本文理论来源,《稀缺》【美】塞的西尔·穆来纳森
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这本书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