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 12:42:32
本报记者苏浩曹学平北京报道
因股权激励考核目标设置门槛过低,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2432.SZ,以下简称“九安医疗”)近日引发关注。
10月28日,九安医疗披露的《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显示,本次激励对象为九安医疗董事/高管、经理/总监、核心、骨干及突出员工(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共计354人。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指标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考核周期为2021年、2022 年、2023年及2024年,要求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70%及80%。然而,由于考核期内增长率指标设置显著低于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此次激励计划也受到了深交所关注。
11月3日,深交所向九安医疗下发关注函,要求其就2021年公司层面业绩指标的设置是否能达到激励效果、股权激励考核指标的原因及合理性和是否存在向相关人员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做进一步解释。
为了解事情原委,11月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向九安医疗方面致函采访,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告诉记者,公司不存在向相关人员变相输送利益之情形。本次股权激励之所以选择以2019年营收作为基数且使用营收增长率作为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主要出于考核的公平性和考核指标一致性两方面考虑。
仅以营收为考核指标
根据九安医疗《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九安医疗董事/高管、经理/总监、核心、骨干及突出员工(不包括独立董事、监事)共计354名激励对象授予738.5万份股票期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54%,股票来源为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公司A股普通股,行权价格为6.49元/股。
其中要求,九安医疗授予的股票期权自激励计划授权日起满12个月后,激励对象应在未来48个月内分四期行权。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40%、70%和80%,以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作为基数。
据九安医疗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达7.06亿元,因此,上述四个行权期对于营业收入的考核目标要分别达到8.47亿元、9.88亿元、12亿元和12.71亿元。
就在九安医疗披露《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的前一天,公司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7.90 亿元,距离完成第一个行权期目标还差0.57亿元。
反观近年来公司四季度业绩,2017年至2019年九安医疗第四季度营收分别为1.22亿元、1.56亿元和1.94亿元,远超0.57亿元。
不仅如此,2020年8月27日九安医疗披露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显示,公司同样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计划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四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70%、20%、40%、70%。
按照此计划,九安医疗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12亿元就能达标,但九安医疗2020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就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0.41亿元。
由于两次股权激励均选取营收增长率作为单一业绩考核指标,因此深交所要求九安医疗就该考核指标设置的原因、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向相关人员变相输送利益的情形做进一步解释。
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向记者透露,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不存在上述变相输送利益之情形。本次股权激励之所以选择以2019年营收作为基数且使用营收增长率作为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是考核的公平性。公司2020年曾披露过《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但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主打的额温计等防疫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后疫情时期产品销售逐步趋于稳定,公司认为应当在考核指标中剔除部分疫情等宏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其二是考核指标的一致性。由于公司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激励计划有三个考核年度重合(即2021~2023年),且同样是以营收增长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为保持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一致性,避免公司内部因行权条件的差异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本次股权激励计划参照了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表示:“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指标应当是公司员工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最后的目的一定是在员工努力的基础上回报员工。如果重新设置行权条件,无论设置高低,对于公司员工来说都很不公平。股权激励原本是个好事,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让公司内部人员产生矛盾。”
对于以营收增长率作为单一业绩考核指标,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表示,营收增长率仅作为公司层面指标,在个人绩效指标方面,前述两期激励计划适用了同样的KPI的考核指标,具体分为A(100%可行权)、B(80%可行权)、C(60%可行权)、D(不合格,不可行权)。
7年扣非亏损近10亿元
工商信息显示,九安医疗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研发生产健康类电子产品和智能硬件的企业,产品涵盖血压、血糖、血氧等领域的个人健康类可穿戴设备,该公司于2010年挂牌深交所。
记者梳理发现,公司上市刚满3年,主业疲态便开始显现。据了解,九安医疗七年来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多年盈亏交替。
公司历年年报显示,2013至2019年,九安医疗扣非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0.11亿元、-0.82亿元、-1.55亿元、-1.46亿元、-1.82亿元、-1.39亿元、-2.42亿元,7年合计亏损9.57亿元。
2020年,疫情导致国内外市场测温及防疫物资需求激增,一度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九安医疗得益于提前恢复生产,积极扩大产能,使得2020年防疫产品销量大增。
公司2020年年报显示,九安医疗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08亿元,同比增长184.36%,净利润达2.42亿元,同比增长264.68%。在国内疫情缓解后,公司还于2020年3月中旬开始向国外出口额温计等防疫产品。
但到了2021年,随着国内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公司业绩也再度“滑坡”。
九安医疗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同比下降50.82%;实现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下降86.19%。九安医疗在公告中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司生产的抗疫物资等在海内外销售量减少。
在此背景下,九安医疗选择通过股权激励的方法来吸引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而在后疫情时期,公司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点在哪里?对此,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表示,公司目前拥有“现金流”和“市值”两条核心战略,“现金流战略”即是在新零售平台推极致性价比的爆款产品,其中包含了跟疫情相关的部分产品,通过销售来实现现金流的回流,使公司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良性现金流体系;“市值战略”是公司一直在做的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该模式即与医院一起合作开照护中心,将医疗照护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这部分虽然目前产生的收益比较小,但其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移动医疗是我们未来大的发展方向,为了把这件事情做成我们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未来也将持续在该领域深耕。”九安医疗董事会秘书如是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