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 16:32:02
7月6日,医药股重挫,从A股到港股,从研发药到医疗器械,甚至被市场追捧的医美赛道,全部下跌。至收盘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超5%,复星医药港股跌超8%,A股跌超9%。
在A股市场,泰格医药、正海生物跌超10%,通策医疗跌停,医美龙头爱美客跌超6%,CRO龙头药明康德跌超5%。由于创业板指数的权重股有多只医药股,相关股票大跌拖累创业板指数走低。一家股价上午跌停的医药公司员工中午称:“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面的人明显多了好多。”
到底发生了什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新政发酵还是医药赛道太挤?
业内人士分析,医药股普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公开征求意见,导致CRO概念股全线大跌;二是医药板块前期涨幅较大,近期市场调整,医药抱团股出现明显波动。
2021年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抗肿瘤药物研发,从确定研发方向,到开展临床试验,都应贯彻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理念,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该《指导原则》指出,在药物进行临床对照试验时,
一是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
二是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
这意味着,以后抗肿瘤药物要申报临床试验,要在现有治疗方案中选择最能好的那个去对比,技巧性地选择一个治疗方案作为对比,以求做出有效的做法将行不通。
比如说,某药企想做PD-1在某个适应症上的临床试验,如果恒瑞或者百济神州的PD-1已经在这个适应症获批,那临床试验就要打败目前已经获批的最好品种,否则上市免谈。
因此,那些真正有实力,能做到“me-better”的创新药,仍然有生存空间。
而目前上市的甚至在研的创新药,绝大多数是me too类创新药,靶点相同,适应症和疗效都基本相同,只是结构有所不同。今后上市基本就没有可能了。
由于《指导原则》对进行me-too、me better类药物研发的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它们下游研发外包服务商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指通过签订合同授权,执行申办者或者研究者在临床试验中的某些职责和任务的单位)行业可能面对订单减少等情况,市场预期变化带来筹码松动。
比如,康龙化成6日股价大跌7.63%。根据其2020年报,公司拥有成熟的小分子创新药物发现阶段的研发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把公司的专业能力扩展到药物开发及生产的各个阶段。公司的药物开发服务平台在中国和美国两地提供临床试验服务,包括药物&器械注册申报、医学事务、临床运营、数据管理和生物统计以及生物样本分析等。
东吴证券分析,《指导原则》对创新药产业链影响深远。短期看,可能影响部分创新能力较差药企的研发投入与意愿。但长期看,创新药研发的马太效应将更加凸显,管线丰富的头部药企受影响较小。
(文章来源:周到上海)
文章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