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5年社零总额将超万亿

2021-08-26 23:58:02

750

  武汉剑指下一个万亿级消费城市,计划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下,“扩大内需战略”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5年左右时间培育建设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通常消费规模巨大,总量高、增速快,并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

  目前,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在内的国内GDP前十城市均提出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天津、青岛、郑州等万亿GDP城市也都有过提及,成为多地方提升城市能级的“标配”。

  7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武汉市政府获悉,武汉市出台《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突破1万亿元。

  到2025年,武汉市将培育形成2—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圈、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10个以上智慧商圈、10个以上直播基地,网络零售额突破 5000亿元;培育1—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87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60万人次。

  这些数字传达出的不仅是武汉消费市场的无限活力,更是武汉在推动新消费、打造新场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独树一帜”的努力。

  剑指万亿级消费城市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方洁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有“商贸之都”之称的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数据显示,武汉市经济总量和消费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十。2019年,武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元,位居全国第六,是“十二五”期末的1.46倍,年均增长9.9%。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9.84亿元,同比下降20.9%,但总量仍稳居全国前十。今年一季度,武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5.18亿元,反超杭州,位列全国第9位。

  在近年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类榜单中,武汉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10强、中部城市首位。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中,武汉位列全国第8,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杭州,中部地区仅有武汉进入全国10强。

  与2019年的第一期报告相比,武汉的位次没有变化。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说明武汉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竞争力很强。在《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武汉位列全国第7位,超越成都和重庆,成为中西部第一位。

  2015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先突破1万亿大关,成为全国首个万亿消费城市。2016年和2018年,上海、重庆相继完成这一目标。武汉剑指下一个万亿级消费城市,计划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

  打造新场景新消费新业态

  根据《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要满足“国家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必须要满足6个条件,包括聚集优质消费资源、有新型消费商圈、消费融合创新、消费时尚风向标等。

  记者注意到,武汉正在朝这6个条件积极靠拢,打造新场景、促进新消费、培育新业态成为武汉加快服务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中提出,武汉将推进新零售之城建设,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升级,中心城区各培育1-2个智慧商圈和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覆盖,培育新零售示范应用场景100个;培育直播基地10个以上,引育有影响力的MCN机构(直播服务机构)50个以上。

  同时,引进商贸领域国内外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新型消费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企业等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达到320家;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推进航空路商圈、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档升级;推动武商梦时代、华润万象城、SKP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打造新型标杆式购物中心。

  此外,武汉还将加快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10个4A级及以上景区,打造十大体育消费集聚区,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加快新型医美、康养基地等高端业态发展;将中医理疗产业打造成居民消费新热点、武汉城市新名片。

  发力夜经济首店经济

  近年来,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一词频频出现,夜经济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

  《实施方案》中指出,武汉将开展“江城八点半”活动,打响“夜江城”品牌,设计开发10条知名“夜游江城”线路,建成10个以上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进一步加大产业融合力度,组鼓励扶持景区、街区引入更多文旅业态,联动武汉28个夜游区域和项目,推出更多“夜秀、夜演、夜展、夜娱”项目,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打造文化演艺精品。

  如果说夜间经济的发展有效增强了武汉消费的活力,那么首店经济的发展则极大提升了武汉消费的品质。

  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全国首店数量前10的城市中,武汉排名第七。从2019年至2021年4月,武汉引进和培育的首店达460余家。截至2021年前四个月,武汉新进首店数量已与2020年全年基本持平,近150家之多。打开武汉“首店经济”发展地图1.0的程序,可以看到地图上显示了所有商圈所对应的首店情况。

  武汉市商务局局长姚彬介绍,武汉将继续发力首店经济,每年新增国际国内知名首店、潮店、旗舰店100家以上;发展首发经济,做强长江灯光秀、武汉国际时装周等新品和高端品牌专业发布平台,吸引支持国际知名品牌、国内新秀潮牌、原创设计师品牌和制造业知名品牌等在汉首发首秀。

  武汉除了在夜间经济和首店经济方面持续发力外,在消费新平台方面,武汉将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示范产业园和跨境电商功能园区建设。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服务企业,集聚全球生态链企业100家以上,培育交易额超亿元跨境电商企业80 家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年均增长80%以上。

  聚力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武汉不仅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品质化消费供给上发力,也在不断优化国际消费环境,培育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商品消费链和商业集群,有效激发消费活力,全面提升消费集聚和实现能力、消费配置和带动能力、消费创新和引领能力。

  在完善支撑国际消费的供应链服务链方面,武汉将全面提升城市通达便利度,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达到60条,域内省级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地铁营运总里程超过600公里,日均抵达高铁、动车约850列次,各类网约车数量达到3.2万台。

  在构建创新引领的消费政策体系方面,武汉将在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区试行7天无理由退换货;落实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武汉还将加快发展信息消费,开展信息消费进商圈、进社区、进医院、进校园、进企业等体验活动,打造信息消费体验中心;积极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争创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武汉将继续扩大城市国际交往,力争驻汉境外机构达到30个、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达到123个。力争2025年,举办展会节事数量1000场次,展会面积突破600万平方米,具有全国影响力展会达到10个以上,加入国际组织会员单位达到12家。

  方洁表示,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工作,已被列入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并作为今年市人大1号议案进行重点推动。武汉将通过五年努力,聚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叮当资讯版权所有